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学院”)与淮安国家高新区、淮安市科技局、市场局开展校地政产联动,聚集特医食品产业发展,依托中国食品产教融合共同体及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创新共享型开放实践中心建设,为产业落地搭建“研发-人才-推广‘一站式’”平台。
7月的天气与学院组织的“特医食品科普基层行活动”一样火热,开放实验室里,来自落户淮安的首家特医食品企业-江苏康爱智慧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深培训师刘美霞正指导大家使用营养监测分析仪,无损监测水分、体脂率、肌肉量等指标;智慧培训室里,12名大二学生身着医护服、手持营养报告单,在校企导师指导下完成报告分析和营养处方开具。共享会客厅里,两家特医食品企业正与学院签订《食品药品产教融合开放实践中心共建协议》,敲定技术和人才需求预定单,准备把研发室安进学校。学院产教协同中心杨猛主任感慨:“从前企业来学校只能挑到个别好学生,现在是企业背着项目直接‘拎包入住’,人才定制储备,有需求,随时用。”
“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拆掉三面墙
学院与淮安国家高新区共建的“食品研发检测中心”位于江淮科技园核心区,采用园区-中心-企业“无界”设计。一层为具备CNAS、CMA资质的“共享检测区”,配备先进仪器,树立了吸引学生参与高质量跟岗实习、获得行业认可实践能力的“金字招牌”;二层为“研发验证区”,开展制备色谱工艺验证等校企合作项目;联合枚乘路校区内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数字孪生区”和种植功能作物的“百草园”,支持校企共研药食同源功能产品。
中心实行开放预约制,2025年度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61%时段用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25%用于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余为学生训练,充分发挥开放共享机制在精准对接产研需求、提升效率上的优势。
“资质检测机构”让学生从“看”到“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胡宇恒,在“共享检测区”独立完成“食品中铅含量”检测。原始记录检验人一栏有他的亲笔签名。“曾被资质检测机构授权岗位,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这份经历让我在求职时有了显著的竞争优势。”胡宇恒说。
中心为实习生建立电子“错题本”,由资深检验员和质量监督员双轨点评。学生检测差错率需降至1%以下,达到中心的质量目标才能授权上岗。此机制有效提升了专业技能,为筛选高质量实习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企业“定制包”筛选科研助理
学院每年征集企业“定制技术服务项目”和“培训方案”形成项目池:工艺优化类、检测方法开发类和注册资料撰写类,对应企业的现场工程师、化验室和品控岗位。入池项目可设置科研助理岗位,聘用毕业生指导顶岗实习生实施项目。
2022级学生徐佳晔,参与某企业“低聚肽配方饮料”研发项目,因样品稳定性差被判定失败。学院组织国家级食品检验教师创新团队的老师指导徐佳晔优化方案,最终开发出“pH调控多肽聚集度”工艺包,产品稳定性达标,徐佳晔毕业即被该企业聘用。印证了定制项目在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上的成效。
研学科普惠民,设备共享惠企
学院联合淮安市市场局推出的“特医食品研学地图”含百草园、数字孪生区、斑马鱼实验室等8个打卡点。今年已接待中小学生900余人次,科普进一步带动了产业推广,有位学生家长参与研学活动后引荐了3家保健食品企业到中心洽谈合作意向。
学院按季度发布“设施-设备-人才”3张共享清单,涵盖智能制造车间、电商录播室、检测大型仪器及匹配岗位的学生资源,目前已有11家企业(含3家高新企业)“拎包入住”,推进8个省级产学研项目。
学院搭建共享平台的做法得到了地方高度认可,当校地深入合作,政产协同创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真正咬合,特医食品产业就不再是“遥远的北方”,而是可以“拎包入住”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