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乡村振兴及民族团结进步的战略背景下,7月下旬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小神农”志愿服务队深入江苏省涟水县陈师街道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依托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等产业载体,通过实地调研、田间实践与主题宣讲等形式,深挖中医药文化、大运河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三下乡“实践中的专业技能与文化自信。
实地调研:探寻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志愿服务队成员深入涟水县陈师街道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江苏闽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董事长胡秀芹的带领下,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了解玫瑰美容养颜、百合润肺清心、金银花清热解毒等功效,体验将中草药融入食物、茶饮中的制作过程,领悟“药食同源”的核心理念。学院带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直播技巧,通过直播助农的形式,让“药香”飘向远方,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魅力绽放。
体验农事:让专业知识扎根实践
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认识菊花、白芷、射干、金银花、牡丹、决明子等中草药,学习中草药的种植注意事项与栽培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并为田中的中药材除草,让中医药文化扎根心中。行走的课堂让专业教育与乡村实践融合,使学生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增强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主题宣讲:传递文化力量促振兴
志愿服务队面向当地群众开展“中药材种植的鼓励与支持政策”主题宣讲,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助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志愿者们开展“运河江苏段文化与民族团结”主题宣讲活动,让群众在学习技术、了解政策的过程中,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活动期间,志愿者们与当地老人亲切互动,通过藏族舞蹈等艺术表演,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交流,让民族团结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推进专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的重要举措。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构建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更多服务乡村、传承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青春力量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