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网】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五维协同 创新“大思政课”实践路径

作者:赵慧,李乐霞发布时间:2025-05-14浏览次数:10

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代伟人周恩来(字“翔宇”)“六个杰出楷模”为榜样,以开放式育人理念,整合淮安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思政人才等方面资源,结合专业实际,打造“翔宇引航”育人特色,构建“师资维、资源维、课程维、方法维、评价维”的“五维协同”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培养具备“食养苍生、药济天下”情怀的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者、社会公德践行者、优秀文化弘扬者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师资维——构筑校社共建的育人平台。该学校以开门办思政为理念,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大思政课”育人平台:与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市委党史研究部门等单位共建“红色文化育人平台”;与淮安市政协文史委共建“传统文化育人平台”;与淮安经开区法院共建“法治文化育人平台”;与淮安经开区市场监督局等单位共建“食药行业育人平台”;与淮安市社科联、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共建“思政教育研究平台”,增强教研能力,反哺教学;与淮阴商校、淮州中学等五校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促进互通互融,推动知识体系螺旋上升与育人目标协同发展;牵头省内外十多家相关院校成立“全国食品药品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教研。从上述育人平台遴选20余位优质兼职教师,常态化开展“翔宇课堂”活动,汇聚社会各界人才,打造“理论+实践”大思政师资队伍。

资源维——开发立体多元的育人素材。该学校成立“淮扬文化研究所”,由校领导牵头、教师参与、社会协同,校内外联动,整合淮安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组织编写《周恩来精神教育读本》《淮安历史名人故事》《淮安红色革命简史》等6部校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这些教材以及《“习语淮扬”融入思政课程讲稿选编》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点对点一一融入各门思政课程的相应章节中;学校建成“德法”“概论”两门课程的省级“一平台两系统”在线教学资源库,累计互动260万次,同步开发校级在线精品课程;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号“云上翔宇”平台,拍摄发布了200多部教学资源,点击率累计数万人;开发“透过疫情看中西方国家治理”资源,获批市级干部培训精品课程,并将课程资源转化应用于思政课教学。

课程维——构建综合联动的育人网络。该学校将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全面融入以思政主干课为核心、以选修课为特色、以课程思政为路径、以实践课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延伸的大思政课程体系中。开发“走近周恩来”“探寻淮安红色足迹”“读懂淮安”等6门选修课,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选拔思政课骨干教师挂职二级学院副院长指导课程思政,有效融通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助力专业课建成两个省级资源库,促进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与本校专业课教师以及上述“联盟”内院校共同编写出版《食品药品类课程思政案例集》。“案例集”成为五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指导范本。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理论导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发相应的系列思政辅导课程;“习语淮扬”理论团队面向校内师生和校外民众宣讲并开发188篇课程宣讲稿。

方法维——打造鲜活生动的育人课堂。该学校以打造“金课”为目标,创新实施五种新颖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一是“双擎交互”式教学:由两位教师共同授课,以互补视角共同打造鲜活内容,突破传统由单一教师授课的模式,增强课堂吸引力与实效性;二是对话式教学:通过广泛的问题式、讨论式教学,平等对话探讨系列模块话题等方式引领学生价值观;三是沉浸式教学:开展行走的“翔宇课堂”,分批瞻仰周恩来五德教育馆等红色基地,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四是融合式教学:思政教师与专业班级相对固定,便于专注研究所教专业背景,使思政课教学与专业特点有机地融为一体,更有专业的针对性与渗透力;五是参与式教学:指导学生加入“习语淮扬”团队理论宣讲,指导学生带着任务回到家乡社会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志愿服务,体会家国情和报国行。

评价维——探索多方共评的育人路径。该学校以积分考核为抓手,建立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第一课堂,主要通过实时互动问答、课堂辩论、随堂测验、情境表演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在第二课堂,一是与二级学院共同对参加“习语淮扬”团队理论宣讲、参加思政类专题报告、主题班会和点击观看“云上翔宇”思政育人视频进行过程性评价;二是“理论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三方联动,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进行评价;三是与团委共同对参加“研习社”“小马快跑”等思政类社团活动、“青马工程”建设以及社会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分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其中思想政治素质由活动成果量化评分,日常行为表现通过过程记录动态补充。


新闻作者:赵慧、李乐霞
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址链接:https://www.tech.net.cn/news/show-105878.html